|
|
|
|
|
|
|
|
您的位置:  首页 > 献血常识 > 输血知识 > 正文
临床输血知识点总结,再也不怕主任提问了!(3-4)
发布时间:2022-06-24 16:03   阅读数:   作者:不详   来源:现代护理周刊

输血前的三查八对制度


1、“三查”

查血液有效期及血袋、查血液质量、查输血装置


2、“八对”

受血者血样的采集: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贴好标签。


取血与发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及配血试验结果,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


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输血指征参考标准

1、红细胞

(>14岁的成人标准)

内科:

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Hb70~100g/,伴有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外科:

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Hb70~100g/,伴有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

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儿科调查参考标准

儿科(<4个月)

出生24小时:Hb<120g/L;Hct<0.36。

一周内:累计失血达血容量10%。

急性失血:血容量的10%。

ICU:Hb<120g/L。

慢性低氧血症:Hb<110g/L。

迟发性贫血:Hb<70g/L。


儿科(>4个月)

急性失血低血容量,对其他治疗无反应。

围手术期贫血急症手术或手术期间失血量≥总失血量15%。

围手术期贫血,药物治疗难以纠正。

Hct<24%:放化疗期间慢性原发性或获得性系统性贫血。

Hct<40%:重症肺炎、体外循环膜肺

Hb>100g/L:遗传性血红蛋白病的高量输血


2、冰冻血浆

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DIC急性期;

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

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非血浆输注适应征:

烧伤外科早期(<24h=复苏扩容);

血液稀释,但出血量<70%血容量;

心外术后抗凝治疗期PT或APTT显著延长或INR<5,但无出血症状;

低体重早产儿PT或APTT显著延长,但无出血症状。


血浆输血目的为扩容、补充营养(白蛋白)、增强机体免疫力及全血再构成(红悬液+血浆)均为不合理输血。


3、血小板

内科:

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

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外科:

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4、冷沉淀

纤维蛋白原缺乏<0.8g/L;

甲型血友病;

血管性血友病;

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


重要原则

对于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尽量不输


献血地址: 市中心血站(东风路8号)、市兴隆步行街献血房车、市火车站广场献血房车、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献血房车、沃尔玛超市献血车
郴州网监备案43100300010016号      湘ICP备2023005261号-1      湘公网安备431002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