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输血前核对
1. 护士确认输血医嘱,在输血前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2. 护士执行输血医嘱时应进行“三查十对一确认一注意”。三查:查血液外观、血液有效期、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十对: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科室、床号、血型、血袋编号、血液成分、血液剂量;一确认:确认交叉配血报告结果;一注意:注意输血不良反应。
3. 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操作结束后再次核查患者和血液信息,签字并记录输血时间。
九、输血前核对
1. 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从血库取出后30分钟内输注,临床科室不得自行储血。
2. 血液制剂不应加热,不得随意加入其他药物,如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3. 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完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4. 输血起始速度慢,观察15分钟无不适后调节滴速,血小板应以患者耐受的速度快速输注。
5. 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通知血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6.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并记录,血袋低温保存24小时,之后按医疗废物处理。
十、输血治疗病程记录
1. 输血治疗前评估记录内容包括:输血目的、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输血治疗方案等。
2. 输血过程记录内容包括:输注开始和结束时间、血型、血液成分、数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反应种类、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转归等。
3. 输血疗效评价记录描述应包括:输血是否达到预期效果或患者症状的改善,有无输血后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
4. 输血护理记录内容: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输血时间、血型、血液成分、数量、输血结束时间、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时间、反应种类、临床表现、处理措施及转归等。
十一、输血后疗效评价
1. 观察缺氧症状的改善,输血前后的Hb和HCT的变化。2. 观察临床出血症状是否得到改善或血小板计数升高程度。
十二、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