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心脏的推动下,循着心血管系统内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在全身循环流动,其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血液循环一旦停止,机体各器官组织就会因新陈代谢的障碍而受损。
古希腊医生赫罗菲拉斯(Herophilus,前335-280)在解剖人体时最早发现了血管,并第一个区别了动脉和静脉。而古罗马医学家盖伦(C.Galen,129-199)纠正了古希腊人认为动脉中充满空气的错误看法,并最早提出了血液运动的理论。但盖伦的理论认为,血液流动以肝脏为中心,在人体内像潮水一样流动之后,便逐渐被身体所吸收。此后1000多年,人们都把这种错误的理论奉为真理。
1628年,英国医生哈维(W. Harvey,1578-1657)出版了《心血运动论》一书。他根据对40种不同动物的解剖观察和实验,得出血液在体内循环不息的结论,并证明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是血液循环的原动力。哈维还猜想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有一个肉眼看不见的起连接作用的血管网,但由于当时没有显微镜,因此无法证实这一假说。1661年,在哈维去世4年后,意大利科学家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用显微镜观察到青蛙肺部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哈维的发现不是靠思辨和先验的推理,而是一系列的观察与实验,它为此后生理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科学的道路。正如恩格斯的评价:“哈维由于发现了血液循环而把生理学(人体生理学和动物生理学)确立了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