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临床安全输血,开展科学献血是重要前提,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无偿献血最基本的国际单位是45公斤(及以上)体重者一次献血400毫升以上,既科学合理,满足一般性常规临床输血的需要,又能切实可行地规避输血风险。
国家(地区) |
一次献血量(毫升) |
国家(地区) |
一次献血量(毫升) |
美国 |
500 |
英国 |
450 |
澳大利亚 |
430 |
日本 |
400 |
香港 |
430 |
台湾 |
500 |
1、可成倍降低因输血传播传染病的风险。目前,我国采供血机构对血液的检测有艾滋病病毒抗体、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转氨酶等七项,并规定要进行初、复检两遍检测,虽然如此,但风险仍然存在:一是仍存在漏检风险。因为,我国现有的检测试剂检出率还不能达到100%,仍有3%左右的漏检率,尽管进行初、复检两遍检测,漏检难以避免;二是已知的巨细胞病毒,朊病毒等,其检测方法还在研究中,无法列入常规检测;三是血液中还存在其他尚未认知的病毒,临床输血仍存在感染病毒的风险。因此,临床输血的基本原则是,可输可不输的,最好不输(彻底杜绝人情血、营养血),确实要输的应输足量的单一人份血(最好输单一人份成分血),不要输二个人的血,多输一个人的血液,就多一倍的风险,一旦染上有的是终生不治,甚至致命。
2、可成倍降低输血免疫反应发生的风险。每种血液成分都有其独特的多种抗原性,现在临床执行的同型输血,实际上是献血者和受血者红细胞上某一部分血型抗原相同,而红细胞上其他抗原以及其他成分抗原物质进入受血者体内,受血者将因献血者的个体差异产生各种各样免疫反应,这些反应的发生率与输血次数呈倍数关系。一是非溶血性反应。如: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严重时,周围循环衰竭,心跳过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二是免疫抑制。临床上发现其增加术后肿瘤的复发,增加术后的感染率及输血后的并发症。三是少量多人次输血小板易导致同种免疫反应。受血者接受少量多人份的血小板输注后,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严重者可导致终生输注血小板无效。四是免疫排斥。如: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输血就是一种器官移植。该病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疗效差,易漏误诊,死亡率高达96%以上)、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该病一旦发生,导致急性肺功能不全),因此,在等量的输血前提下,减少供血者的人次,将成倍降低输血免疫反应发生的风险。
3、一次献血4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切实可行,有利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正常人的血液总量约相当于体重的7%-8%,体重50公斤的人,约4000ml,献血400毫升,仅占全身血量的10%。人体自胎儿出生后,骨髓就成为主要造血器官,随着年龄的增长,造血功能和血细胞生成率逐渐下降。献血后,血细胞适量减少,对骨髓产生反馈作用,促使骨髓储备的成熟血细胞释放,并刺激骨髓造血组织,促使血细胞生成,使骨髓保持旺盛的活力,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