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您的位置:  首页 > 献血常识 > 献血知识 > 正文
无偿献血、义务献血、个体买血三者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发布时间:2008-01-19 02:00   阅读数:   作者:不详   来源:
    保证血液安全最关键的是提高血源质量,而献血者的挑选是提高血源质量、提高安全性的基础和重要措施。建立一支经常来献血的,并不断壮大的无偿献血者队伍,使其成为血液采集的主要来源,是保证血源质量的重要因素。
我国的血源状况是:在60年中期以前,血液基本上来自卖血者。60年代后期逐步开展公民义务献血,1992年全国无偿献血平均仅1.6%,其余为义务献血或卖血(各约一半)。1993年,有关血站管理办法对卖血仍然“允许存在”。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该法的出台为临床用血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为从根本上保证血液安全打下最坚实的基础。
    一、  为什么无偿献血者是最安全的献血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无偿献血的目的是帮助不知名的患者而非获得任何个人利益,是不接受任何报酬,并且是完全志愿的个人行为。因而献血者能够理解为什么对献血者健康要制定一定的标准,能够提供有关其可以不宜献血的真实情况,或自我排除(即不适合献血)。
    2、无偿献血者一般都具有良好的健康条件、生活习惯和生活水平,受过安全输血的教育,他们中各类可经血传播的疾病的发病率低于普通人群(或偶尔献血者),更远远低于职业卖血者,因此用血者使用无偿献血者的血液发生输血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也最低。
   二、公民义务献血是无偿献血的过渡产物,对输血安全存在隐患。
我国以前实行的公民义务献血虽然不同于卖血,但是由于义务献血以政府行政摊派为基础,实行的是指令性的献血,献血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献血目的不明确,当献血前对其进行健康咨询时,义务献血者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或因主观不愿意献血而添油加醋夸大病情,或因高额补贴导致变相卖血和冒名顶替等违法行为。加之各种有形或无形的压力,使部分组织者对献血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另外公民义务献血一般是3~5年轮一次,绝大多数是一次性献血,献血间隔太长,不仅与献血不损害健康的说法有矛盾,而且限制了许多献血积极分子更多的献血。偶然献一次血与固定地连续地无偿献血志愿者相比,血液安全性要低得多。血液事业发达的国家重复献血者比例都很高,他们是最安全的献血者。
    三、职业卖血者提供的血液安全性低。
职业卖血者多来自社会底层的贫困人群,生活水平低,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常识缺乏,未接受过安全输血方面的教育,吸毒、同性恋、性多交者比例较高,因此病毒感染携带者的比例必然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他们一般都有不良的献血目的,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常会隐瞒感染病毒的危险因素和病史。为了通过卖血取得经济收入,他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连续献血、献血浆。因此,卖血者所献的血液质量得不到保证,使受血者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甚至会感染上经血传播的病毒(如已肝、丙肝、艾滋等)。
发达国家的研究表明,在采供血和临床用血其他方面条件一致的情况,和卖血体制比较,实行无偿献血将使经输血传播病毒性疾病的危险减少至1/10~1/5。
因此废除卖血,推行无偿献血,是保证输血安全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只有无偿献血者才是安全的献血者,从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基础。
献血地址: 市中心血站(东风路8号)、市兴隆步行街献血房车、市火车站广场献血房车、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献血房车、沃尔玛超市献血车
郴州网监备案43100300010016号      湘ICP备2023005261号-1      湘公网安备431002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