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的姑娘们一脸山花般朴质的微笑
孩子们对市里来的采血车早已习以为常
郴州无偿献血工作亮点纷呈,为同行翘首。作为公益事业,要让社会全员了解理解并支持参与,自然绝非易事。全国在有“血荒”的地方,农村无偿献血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郴州,却有些大不同,临武、宜章、资兴等一些县市,农村无偿献血工作竟是出人意料的热络。原因何在?记者近日随行深入临武乡村采访,从村民朴实的言行中寻得部分答案。
村民:轻车熟路
早上8时许,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来到临武县武水镇老寨村村部,刚停下来,即引来男男女女几人。一位30多岁的汉子首先完成了“第一献”。正在沙堆上放鞭炮的孩子一咋呼,随即从村落房子里三三两两又出来十几个人,老熟人般的和工作人员打着招呼,有的上前填表,直接戴了鞋套登上了采血车,一副轻车熟路的样子。
一拨拨的男男女女赶集般的来来去去。一个30多岁脸上有着北方人特有腮红的妇人与一位约莫20多岁的姑娘前来,相互逗乐着卷起了袖管,气氛给人的感觉像是赶场子,甚是有喜感。
一名中年男子驾着一辆摩托突突而至,当工作人员告知他喝一口酒都不能献血时,男人满脸失望的表情。
记者注意到第一个献完血后的汉子一直没走,只是不停地在采血车旁玩手机。要不是记者的职业敏感,对于刘华的了解可能就错过了。因为汉子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庄稼人,棉袄,老式解放鞋,也不搭话,谁也不会想到他有什么特别。
支书:理应带头
听了腮红妇人的“悄悄话”,记者才恍然大悟。原来汉子实际是老寨村的村支书。
几次搭讪之后,村支书刘华把记者带到村部附近他家里喝茶闹嗑。
刘华说献个血实在是很平常的一个事情,没啥好说的。记者提出疑问,刘支书说刚才只是把采血车来到村里的消息发给一些村民,因为村里人对无偿献血已成习惯,不用组织,他们来不来随意,但能献的肯定会来。
他说自己也不是低调,献个血“本来很平常的事情”,自己也是一位村民,别人都做自己当然也要带头,毕竟自己是党员还是村官。作为村支书,关键是做好带头人。比如致富,自己原来搞运输,后尝试种果树、养蜜蜂。带头一致富,村民就信你就跟着来,还推举你当村支书。无偿献血也一样,一带头,政策一讲,村民又不傻,肯定都跟着来了。有人带头就会形成气候。
电脑资料显示,刘华69年出生,有记录的献血5次。他告诉记者,原来在外地打拼,自己走到哪献到哪,外省的资料电脑还没全国联网,反正年年献,也不知多少次了。他是近几年回来的,因为觉得他脑子好用敢做,又热心公益,于是村里人都推举他做领头羊。
热络:必须理解
对于老寨村的无偿献血的热络现象,刘华却不以为然,他说还行也是应该的。
他毫不讳言的告诉记者,因为老寨村人对献血是有渊源的。他说1998年国家无偿献血政策实施之前,有些人曾到韶关、衡阳卖过血,清楚献血确实对身体有好处,觉得“不定期献血好像就会感觉流不快,堵得慌”。献血和卖血完全是两回事,国家无偿献血政策出台后,村民很关注宣传,也有切身感受,感觉原来卖血没尊严又不安全,那点卖血的钱也并没多大价值;现在参加无偿献血,有救人的荣耀,农村也有点交通补贴,而且免费用血政策实在是相当好,现在还可以医院直报了,不但对自己身体有好处而且救了人的同时自己和家人受益,“哪有不参加的傻子?”
刘华说,原来卖过血的村民现在多数成了固定无偿献血志愿者。农村人情感朴素,大道理灌输是蚊子叮牛角没用的,关键是因为他们了解理解这确实是个好事。
(图文/欧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