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偶然,不是一时心动,而是真诚的爱心奉献。 初见她,这位热情开朗的女孩很快就和我说起了她的故事。
余兴,湘南学院2015届应届毕业生,在郴州上学四年,四年间无偿献血1200ml,这在学生群体中实属罕见,在女生中更是不可多得,当我们问起眼前这个有着明媚笑容的女子时,似乎一切都有了答案。
良好的家风熏陶埋下爱的种子
余兴的老家在岳阳,余爸爸是退伍军人,作为上个世纪90年代出来的大学生,余妈妈一直思想开明,父母亲从小就教导她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告诫她要有仁爱之心,打她记事起,就有看见过爸爸的献血证,有时候在一家人出门逛街,看到采血车,余爸爸都会毅然前去献血,那个时候,她就觉得爸爸的形象最是高大无人能超越。这颗爱的种子就这样播撒在余兴少不更事的心中,在往后的岁月里渐渐发芽。
迈出献血第一步就成了“瘾”
高中毕业后,刚满十八岁,余兴就很想去献一次血,尽自己作为公民的一份义务。然而自己因为体重不达标被采血护士婉拒了。进入大学后,她一直关心着社会公益活动,大二那年暑假报名参加了学校在汝城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里面担任支教队的志愿者,在汝城的支教队让她收获了满满的爱与感动,她励志今后要继续参与公益事业。2013年10月15日下午,刚下完课,余兴不经意间看到一辆白色的采血车停靠在路边,她马上走过去,采血工作人员看到她,热情地接待了她,在和工作人员的交流之后,得知自己符合献血基本要求,她立马和工作人员说出自己想要献血的心愿。体检,初筛检查合格,抽血,整个采血过程十分顺利,当工作人员将鲜红的献血证发给余兴的时候,她心里无限自豪:自己和爸爸终于可以分享同一份荣誉了!
每年的夏天是无偿献血淡季,余兴在这时为无偿献血事业又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2014年七夕情人节,余兴又及时跨出献血的一步捐献了自己的第二袋血液。2015年3月,距离第二次献血刚满半年期限,她又一次来到兴隆采血点进行第三次无偿献血。她的闺蜜听闻她又去献血后,惊讶不已地问她“你是不是献血成瘾了?”,她摇摇头,继而耐心地和闺蜜讲解无偿献血知识,她说“无偿献血有益于身体健康,既帮助别人,又快乐自己,而且这是我们对社会的一份责任。”
热爱生活知足常乐是最美的生活状态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的一句话,同时也是这位开郎乐观的岳阳女孩的座右铭。和所有的九零后女孩一样,喜欢挑战,喜欢接受新鲜事物,也喜欢45度角自拍;余兴喜欢随性的生活,会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难过的时候就狂吃东西并自黑自己为“吃货”;生活中喜欢乐于助人,在街角碰到乞讨者会善意地捐钱。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大大咧咧的乐天派,对生活没有很高的贪欲,不会对未来做无谓的幻想,也不惋惜逝去的曾经,只是一如既往热爱生活,知足常乐矣。
洞庭湖畔女子18初长成, 郴江汩汩福城四载学成归。提起可能要回家乡发展,这位青春女孩明媚的眸子闪过一丝哀愁,当记者问及她郴州留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美丽的风景,好吃的美食,朴实的人情味儿。”她感慨道:“这个生活四年的城市已经成为了我第二个家,我的部分血液都献给了福城作为我呆了四年的礼物,我不后悔,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我将继续参与和支持!”此时,夕阳的余光洒在这个刚满22周岁的女孩身上,连同桌上那叠荣誉证书间的献血证组成了一幅美丽的油画,这幅画的主题叫做因爱而爱。
(王华艳)
大学四年荣誉证书里面最炫目两本无偿献血证
于旅途中潇洒飘逸的生活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