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我市开展血液“核酸检测” 为输血病友带来福音  大大降低输血传染疾病风险
发布时间:2015-04-01 10:19   阅读数:   作者:不详   来源:
 

从市中心血站传来消息,历经近一年准备,我市核酸检测实验室终于掀开神秘面纱,331日开始进入运行阶段。

郴州市中心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20143月开始筹划。作为市政府一项民生工程、省第二批定点建设单位,省、市财政大力支持,共投入专款资金200多万元用于该实验室建设。目前已完成试剂设备招标采购、实验室建筑与设施改造、设备安装确认、人员引进与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

血站核酸实验室主要分为3个区域:试剂准备室、核酸标本混样室、核酸扩增分析室。3个区域互为独立,都设置了缓冲间,防止交叉污染,配备了维持负压装置和保证空气质量装置。核酸检测设备和试剂则引用了美国罗氏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和最新推出的罗氏MPX v2.0二代检测试剂,能够更早的检测出乙肝、丙肝、艾滋病毒。

    核酸检测目的在于降低因“窗口期”带来的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有效保障受血者输血安全。据介绍,核酸检测技术是一系列直接检测病原体核酸技术的总称,主要是使用一些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方法,通过靶位核酸直接扩增或扩增其附带信号的方法,让看不见的极微量的核酸变成直观的光电或可视信号,从而判断标本中是否存在相应的病原体。目前国内外运用较多的核酸检测技术主要有荧光定量PCR和转录介导的扩增等方法。

核酸检测技术是直接检测病毒核酸,能大大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所谓“窗口期”,是指人体感染病毒初期,病毒在血液中已经存在,但受技术条件水平的限制,无法检测出病毒本身或相应标志物,经输血可传播该病原体,这个无法检测出病毒本身或相应标志物的时间段称为“窗口期”。“窗口期”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医学界的世界性大难题,在目前科学技术条件下,国内外均无法避免“窗口期”风险。目前,各地血站通过血液初筛酶免检测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缩短了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了血液质量安全。

市中心血站站长李孟祥介绍说,现在所用的检测技术,都存在一个“窗口期”不能检测出病毒的问题。假如一个人感染了病毒,用现有的酶免检测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感染后22天才可以检测出来,乙肝病毒和丙肝毒感染后分别需45天、72天才可以检测出来。如果用核酸检测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的检测时间可缩短11天,缩短时间50%;乙肝病毒缩至39天,缩短13%时间;丙肝病毒缩短至13天,足足缩短59天,缩短时间82%,大大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

以艾滋病血液检测为例,病毒在进入人体后,机体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在此期间血液抗体检测呈阴性,抗原抗体通常是在感染后36周后才能被检测出来,时间上较久,而且在准确度上会大打折扣。在窗口期虽测不到HIV抗体,但体内已有病毒,因此窗口期同样具有传染性。在血液筛查方面,血液病毒核酸检测无疑可以增加血液的安全性。

李孟祥说,当然,相对于传统的酶免检测方法,检测成本每人份多了100多元,算下来市中心血站一年的检测成本则多了400多万,但毋庸置疑,核酸检测为我市临床输血安全又增加了一道保险,社会效益应该是巨大的。核酸检测无疑是受血患者的一大福音,标志着我市无偿献血检测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欧笑天  王业坤

献血地址: 市中心血站(东风路8号)、市兴隆步行街献血房车、市火车站广场献血房车、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心医院)献血房车、沃尔玛超市献血车
郴州网监备案43100300010016号      湘ICP备2023005261号-1      湘公网安备431002020001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