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早晨,骄阳初升,和往常一样,刘承富迈着矫健的步伐来到市中心血站,这是他的第几次献血,估计连他自己也记不大清楚了。走进献血室见到里面的工作人员像见到家人一样,刘承富高兴地和他们一个个打招呼。从工作人员眼中流露出的对他的敬意,不难看出刘承富是这里的熟人。这个每个月按时来中心血站报到,捐献机采血的人正是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获得者刘承富,郴州市献血总量和机采成分血总量的双料冠军。
第一次献血竟成“美丽的错过”
刘承富1960年出生在郴州,今年54岁,是郴州华湘化工责任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谈起献血的初衷,刘承富想起了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1984年单位同事李克龙因胃出血住院,当时住在七一一医院(现为华湘医院),急需大量输血,在这危急时刻,为帮助同事脱离险境,刘承富带着几位工友在郴州四处奔波寻找合适的血源,甚至还跑到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找血头买血。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刚兴起的中国大陆还没有无偿献血之说,更何况人们的思想观念封闭保守,要寻找合适的血谈何容易?几经周折,刘承富才找到匹配同事的适量的血。看似和自己无关紧要的一点血在关键时刻却承载着一条生命的重量。正是这件事让刘承富心灵经受了一次洗礼,“如果自己能帮助别人,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从那时起,无偿献血的想法就在他心里扎根了。
上天不负有心人,2001年,郴州市中心血站的采血车第一次来到了华湘化工责任有限公司,听闻采血车的到来,刘承富心里格外激动,就在此时上面临时布置了工作任务,等刘承富忙完工作赶到现场,采血车已经扬长而去。第一次献血就成为了一个“美丽的错过”。而这一等就是一年,第二年,采血车再次来到了公司,这一次满腔热忱的刘承富捋袖献血,如愿以偿地以爱的名义实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的愿望,这一天是2002年9月11日,也就从这一天开始,刘承富人生中极不平凡的奉献篇章徐徐展开。
从献血者到志愿者,愿举个人之力聚万众之心
2008年汶川地震,举国上下怀着悲怆的心在支援汶川,大难当前,那么多无辜生命在等待着救援,刘承富心里想着,凭一己之力还不够,他想要去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去,真正为同胞们做点什么。恰在此时,郴州市成立了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刘承富主动加入了该队伍,成为郴州市第一批无偿献血志愿者的一员。在开展志愿者活动时,刘承富向市民们发放无偿献血资料,遇到有疑问的人他总会依据自己的献血经验和自身掌握的知识详细解答,并鼓舞市民们进行爱心无偿献血。“现在社会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对无偿献血的误解,更有甚者还有医生误导人们的思想,其实,只要身体健康,献血有益无害。”刘承富坚定地说。
全血到机采成分血的蜕变,只想帮助更多的人
在参加市中心血站志愿者培训班后,刘承富第一次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关于机采成分血的知识。原来一袋机采血小板可以使因止血困难而濒临死亡的人起死回生等,而一位献血者便可以向病人提供一个治疗量的血液成分,相当于献全血分离成分的15-10倍,不但快捷有效,临床疗效好,还可以大大地减少因输入多人份成分血产生的副作用。而且捐献成分血的间隔周期只需要4周,献血时间间隔比全血短,可以捐献更多血液。意识到机采成分血治疗效果更好,采血间隔时间更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刘承富毅然决定加入捐献机采成分血献血者的队伍,从此踏上了捐献机采成分血的道路。生活中,遇到血源紧张的情况下,当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是否可以过来机采时,刘承富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献血现场。
从2002年第一次献血至今,他一共捐献全血6次,计2400毫升,捐献机采成分血62次,共计111人份,献血总量达91200 毫升,是我市献血总量和机采成分血量的双料冠军。
春风化雨,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刘承富献血,一开始,家里人还有些顾虑,认为这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但是看他这么多年坚持献血,身体硬朗如故,继而渐渐赞同他的这种做法。刘承富在亲人面前也会“不忘本行”地向大家讲解无偿献血知识。慢慢地,在他的影响下,刘承富的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献过血,女儿刘璇深受父亲这种高尚精神的鼓舞,在大学期间就参加过无偿献血,现在在外地工作的她也还经常参加献血活动。不仅家人在自己的带动下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刘承富的同事也在他的事迹感染下和他本人的鼓舞下加入了义务献血的行列。
12载春秋,91200毫升鲜血,刘承富以赤血之心解读了什么是大爱,用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做信念。一股股热血输送的是拳拳爱心,拯救的是芸芸生命。一次次往返家里与血站的道路坎坷,却给了用血者无限的光明。“我没有什么大的理想,帮助他人,就是我最大的愿望。我今年54岁,只要身体允许,我仍然会继续献血下去。”一句简单朴素的话就是刘承富对自己这么多年践行爱心的总结。他很普通,是13亿中国人中的普通一员,他很平凡,但是他铸就了伟大,讴歌了大爱,谱写了献血者一如既往的坚持!故生命不息,大爱无止。 (王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