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郴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
引:郴州市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是一个群众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全市现有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400多人,其中登记注册188人,服务总工时达3万余小时。几年来,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们,一直以实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宗旨,以“为捐赠者捐献爱心,为奉献者奉献关爱”为口号,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为扩大固定无偿献血者队伍、深入营造无偿献血的社会氛围以及在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中挽救伤病者的生命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
涓涓热血可以带来生命的希望,灿烂微笑能够传递心灵的温暖。在文明之风四处吹拂的福城郴州,有这样一支队伍,正通过一点一滴的志愿服务、身体力行的潜在影响,搭建起血站与无偿献血者、献血者与献血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献血救人的队伍当中来。他们,就是不求回报、默默奉献的郴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
从被动到主动 “老”服务队焕发出新生机
其实,在郴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成立之初,总共只有30个志愿者,大多为当时的固定献血者,由市中心血站进行管理。谈起那时的情况,服务队的元老级成员廖学军的印象是:“一年只有在开那一两次会或者搞培训的时候,才感觉有这么个组织。平时就是各自做各自的事情,等血站打电话来通知需要献血或者要搞什么活动了,就赶紧过去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之后又悄悄回去,继续该干什么干什么。服务队很少组织开展活动,志愿者之间相互也不太熟悉,真的非常被动。”随着电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郴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也开设了自己的QQ群,“总共只有22个人,还经常没人在线,确实冷清得可以。”
发展的转机发生在今年。在通过网络逐步了解了韶关、株洲、赣州等地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灵活多变、热火朝天的发展状况之后,廖学军他们坐不住了,他们深切地感觉到,服务队继续按照当时的发展轨道走下去是错误的,应该充分调动起志愿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由他们来进行管理和活动策划,以更好地宣传无偿献血健康知识,发动广大市民参与无偿献血。他们的想法,得到了市中心血站的高度肯定和全面支持。市中心血站不但第一时间将管理权交还给了服务队,还由站长李孟祥亲自组织带领服务队骨干成员前往韶关,学习当地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先进做法,并出面邀请了韶关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来到郴州,为郴州志愿者进行相关培训和现场指导。
在先进经验的引导和带动下,郴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许多点子被不断提出,许多活动他们自主开展,各项工作迅速展开,有声有色。沃尔玛超市门口、兴隆步行街街头、都可以看到他们为无偿进行献血进行健康宣传、志愿者招募以及提供其他相关服务。为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志愿者们还经常举办培训班,学习无偿献血、社会学、心理学以及礼仪等方面的知识。每当服务队进行统一集中活动,志愿者们都会尽量协调好手头的事情,积极参与,他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并最终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平凡的伟大在无声地传递
提起最初加入献血队伍的原因,老队员杨吉斌至今仍记忆犹新。1997年,他父亲因颅内出血住院手术,急需用血。他拿着一跌钞票站在长长的队伍中等待取血时,却看到一个人出示了一个“小红本本”之后,直接从窗口取走了两袋血,“还没有给钱!”。轮到他买血时,他特意问工作人员原因何在,这才得知那是一位无偿献血者,可以凭“小红本本”――献血证优先用血。几天后,他瞒着家人走进了血站,从此成为无偿献血的忠实支持者和倡导者。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他的妻子也成为了无偿献血队伍中的一员。
郴江镇七里洞村普通村民何志龙的故事也很具有典型性。他萌生献血的想法,是因为2004年他岳父胃部大出血被抢救时,是两袋救命的血液把岳父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怀着感恩报恩的心态,他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在他的鼓励和带动下,他大姐何志俐、哥哥何志清以及原本反对献血的妻子冯品兰等亲人,都先后坐到了献血椅上,并成为了固定献血者。甚至连在他女儿年满18岁那天,他为女儿举办的“成人礼”,也是将她带在采血车前,让她亲身感受献血救人的神圣和高尚。有这样一组数据,总是能打动每一个读到它们的人:自2004年参与献血以来,何志龙共献全血8次,累计捐献3200ml,自2009年了解机采成分血后,他又坚持每月捐献机采成分血,共捐献33次(52人份)。姐姐何志俐捐献全血7次,成分血22次(40人份);妻子冯品兰捐献全血6次,成分血9次(9人份);哥哥何志清献全血2次,成分血21次(31人份);一家人8年累计献全血9200毫升,机采成分血132人份,可挽救155人生命!
在郴州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每一名无偿献血志愿工作者都是一面高高飞扬的旗帜,热血真情,大爱无声,一袋袋热忱血液的付出,一份份源自生命的承诺,最终浓墨重彩地书写出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全体志愿者的博爱精神。近年来,各地临床用血量逐年递增,供血压力越来越大。就在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发生血荒的窘困情况下,郴州市不但血液库存正常、能够满足本地临床用血需求,还能向长沙等地支援救急。这里面,我们不得不说,志愿者们同样功不可没!
从学习到探索 要走适合郴州的发展道路
谈到郴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的发展前景,服务队宣传部负责人廖学军首先是充满了信心。他告诉记者,早年他们在街头宣传献血知识时,经常遇到白眼甚至冷言冷语,“但现在最多只是漠视或婉言拒绝,大家对献血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排斥,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我们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理解、支持我们,加入到我们当中来。”
让廖学军满怀信心的另一个原因,是服务队管理模式“改革”之后。如今,郴州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已经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招募,从硬性安排到自愿服务,从无处可去到定点轮班,郴州每个无偿献血活动的举办,都会有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参加宣传、招募、服务活动;每个固定的采血点都有红马甲的身影。志愿者们热情高涨,相互交流沟通状况明显改善,每个人都踊跃提出发展规划和活动策划,为服务队今后的发展献计献策,让人觉得特别有激情。“从我们QQ群的变化就可以看出变化,现在我们群里已经有了60多个人,每天信息不断,不抓紧时间的话,看都看不过来!”
目前,服务队的管理人员一方面仍在利用一切途径学习和吸纳外地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另一方面,也在积极探索着适合郴州无偿献血环境的本地发展道路。廖学军介绍,现在服务队的志愿者大多是中年人,各自有着各自的工作和家庭,虽然大家都很愿意“将无偿献血工作进行到底”,但时间一长,对服务队的工作恐怕还是会有些力不从心,所以很希望能有更年轻的血液补充进来,让无偿献血志愿工作长期、稳定地延续下去。“但现在年轻人对这一块的热忱似乎还不太高,有的很有热情参与几次,但要他们长期坚持并担当其中的一些工作,就会显得缺乏耐心。我们争取尽快搭建好一个稳固完善的平台,再看看有没有什么措施能更好地吸引年轻人。能够让我们的队伍年轻化发展,那是再好不过的。”
“一个人的力量微乎其微,用自己的行动感染更多人加入无偿献血队伍,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采访结束前,杨吉斌向记者道出了所有志愿者的心声。他们衷心地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同他们一起,携起手来,传递生命的曙光!
(张若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