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鲜红,鲜红。
血液,浓稠,浓稠。
血液,生命存在的不竭动力,生命绽放的琼浆玉液。在生命失血的关键时刻,献上一袋鲜红的、浓稠的、温暖的血液,一个生命将因此得以拯救,一个生灵将因此不断延续,一个悲剧将因此而终结,一段幸福将因此重新被开启……
曾记得,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无数鲜活的生命被废墟掩埋,当残垣断壁无情地割向他们后,许多生命正在渐行渐远,血液成了挽救生命最重要的仙草。瞬间,川西血液告急,成千上万的生命都挣扎在生死之间。“血液就是生命”,此时此刻,在鲜花四溢的长城脚下,在稻花飘香的长江两岸,在辽阔无边的大漠边关,随时随处都可以看到为灾区踊跃献血的志愿者,他们个个都卷起衣袖,排成长长的队伍在血站前耐心地等待,等待着针头扎进血管的幸福时刻。他们有刚成年的学生,有刚从农田归来的农民,有刚刚走下讲台的教师,有刚刚值夜班的医生……全国各地,演绎着无数志愿献血的温情故事,唱响了志愿献血的生命赞歌!
一袋袋鲜血,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温暖,寄托着各族人民的祝福,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准时抵达,在同胞们血液的浇灌下,无数生命重新绽放出生命的鲜花。血液,最大限度地挽救了人的生命;血液,让悲惨没有变成悲情,让灾害没有成为灾难;血液,把炎黄子孙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为共和国的旗帜上挥洒了浓默重彩的一笔。
奉献,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诗人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壮烈和“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顽强,高度赞美奉献爱心的行动,传递古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影响着不同时代的人们前赴后继地奉献爱心,在我们同年人中不乏用生命奉献爱心的典范。相比之下,奉献一次机采成份血液,应是不足挂齿,但这种奉献爱心的精神却传递着当代人对生命的尊 重,对同类的关爱。
每次献血,我总喜欢看护士把针头扎进血管的动作,那一刻,虽然有点疼痛,但是没有胆怯,有的只是幸福,有的只是遐想。当伴随体温的血液从血管流入血袋之时,我就想象着它会流入另一个人的身体,拯救另一个生命,再从另一个人流向另一个人,这种传递将会奔流不息,数量并会成几何式增长,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刻,当自己鲜血直流时,又会重新流入我的体内。
温暖的遐想不禁让人想起一则充满温情的故事。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外地司机在陌生的公路上迷路了,正在他焦急万分时,一个好心人开车把他送到了目的地。当司机热泪盈眶地要感谢好心人时,好心人提出了一个希望:希望司机以后在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帮助他人,并把这一希望告诉他帮助的人。司机怀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心情,按照好心人的希望不断地帮助别人。若干年后,司机外出游玩,被困在一个孤岛上,正当他束手无策时,一艘过往的渔船救了他,当他要酬谢渔民时,渔民只对司机提出了一个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当年好心人对司机提出的希望。司机立在岸边,望着远去的渔民,由衷地感叹:帮助他人,其实就是帮助自己。
读罢此文,忽然觉得自己献血的遐想并不荒诞,还颇有几分道理,有此种献血遐想的也许不止我一人吧!当然,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欢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献出血液,收获健康。当你献出血液挽救他人的生命时,你是否想过?你就是在保障未来某一刻有人为自己的生命进行献血;当你捧着红红的“献血证”时,你是否想过?你已经为人类的生命增加了一道保障;当你用棉签按住针头时,你应该感到无比的荣耀。
具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科学地献血能让生命活得更精彩,更灿烂,更富有生机。
捐出一袋鲜血,就是挽救一个生命!为了那与死亡一线之隔的生命,献出一袋血,就是送给生命一份礼物,更是送给自己一份礼物!
(郴州无偿献血志愿者 雷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