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台血站工作人员眼中,今年33岁的王先生是他们的“老熟人”了。
他不但将鲜血捐给别人,同时还将献血证捐给需要的人。3年来,他已经用自己的献血证为他人换取了价值2万多元的血液……
“累计下来大约献了30多次血。”这个足以让人惊叹的数字对王先生来说实属平常,“在献血群体中我并不是最多的,适当献血对身体没有什么损害。”王先生说,他第一次献血时只有23岁,当时献了200毫升,自此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我最多的时候一年献了1600毫升。”
王先生是个实在人,回忆过往的献血经历,他说萌发献血的念头很偶然,有一天遇到采血车,很多人献血后那一脸的满足触动了他。“我当时从心底感觉到了帮助他人的那种快乐感。”从1998年至今,他已经义务献血30多次,手头的献血证有30多本。
王先生说,这10年来,他一直瞒着家人,献血证都是偷偷藏起来。“前几天,我的一个邻居两次共献了800毫升的血,消息传出后,整个小区的人都用一种尊敬的眼神看他。”这种眼神让王先生有些“后怕”,他不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保密是最好的避免方法。
献血次数多了,王先生积攒下厚厚一沓献血证。按照国家出台的政策, 献血者累计献血800毫升以上,可以终生免费临床用血,其配偶和直系亲属可以累计按献血者的献血量等量免费用血。王先生说,从另一层面讲,这些献血证背后都对应着一定数量的金钱,“如果拿着献血证用血,医院会给你报销,返回一定数量的用血款。”
因为长时间不用,献血证都成了摆设,每当王先生看到这30多个献血证躺在抽屉里睡大觉,他就会感觉有些可惜。“有些献血证都找不到了。”王先生说,对于献血证的使用问题,很多义务献血者有着和他一样的困惑。
捐献血证的念头起因于一条新闻。2005年,王先生从媒体上得知有两名患白血病的女孩急需用血,在烟台血站组织下,王先生和几位献血好友一起用献血证为俩女孩捐了数万元的用血量。“我那次总共捐了7200毫升的用血量。”王先生说,一开始他们并没有想到要捐献血证,因为献血证上规定不得转借他人,“当时情况比较特殊,而且血站也支持,所以我们就跟着捐了。”
这一次的捐献经历给了王先生他们很多触动,从那时起,他们就有了继续捐献的想法。从2005年到2007年,3年之间,王先生用自己的献血证免费为他人报销了2万多元的用血款。“我留着也是一种浪费,不如捐给需要的人。”王先生平淡的话语里透着一股淡然,他说能走到今天这一步,血站与朋友支持很重要,“我的很多朋友也都捐了,而且数目都很大。”谈话间,王先生向我们展示了一张名单,长长的一串都是捐过献血证或是打算捐献血证的人名。
王先生说,他从网上得知青岛已经创建了爱心血库,很多市民都把献血证捐了出来,用于帮助那些需要的人。“我们也想成立一个类似性质的彩虹血库,为更多人献上爱心。”王先生告诉记者,他曾经在网上发过帖子,结果有人赞成,有人反对。甚至有网友发帖子说他偏离常态,是个疯子。面对这些,王先生说:“我不在乎别人说什么,既然开始做了,就一定努力做下去!”
“虽然我们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青岛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无论如何,我们不想放弃!”说这话时,王先生厚厚的眼镜片后面是坚定的目光。“我已经捐了22个献血证,我相信还会有第23个、24个,甚至更多。”
(来源:中国献血网)